张瑞敏掀海尔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改革
6月底以来,有着“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”称号的海尔集团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改革。该公司为贯彻其全球化品牌战略,一改过去按照产品品类进行部门设置的传统模式,依照各类产品线的不同运营模式重新规整公司架构,同时砍掉了诸如微波炉等盈利不佳的产品部门。
资料表明,海尔集团旗下原有洗衣机事业部、冰箱事业部、电视机事业部、空调事业部、电脑事业部等,每个事业部又都有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宣传等部门。根据本次改革计划,海尔将重新划分为六个子集团,包括白电运营集团(冰箱、洗衣机、空调)、黑电运营集团(彩电、AV产品等)、数码及个人产品运营中心(电脑、mp3等)、全球运营中心(海外推进本部即海外市场部)、创新市场运营中心(即国内市场)和金融运营中心,各集团的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销售、宣传团队并入一起。此外,海尔还有部分小家电产品采取为国美代工的方式,以求提高运营效率。
对于这场由张瑞敏亲自发起的改革,很多人士,特别是高级企业管理人员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更有不少大企业打算学习海尔的改革计划,着手自身的大规模改革。
敢于学习他人的改革经验和措施,的确是思想解放、行动敏锐的表现。但就学习海尔的本次改革计划和举措而言,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要仔细琢磨海尔的改革,弄清其改革的背景和条件,同时比照自身条件进行改革。
在我看来,海尔本次改革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:准确进行国际接轨;有所为有所不为。
经历了23年的发展后,海尔从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到当今国内首屈一指、世界一流的大企业,其架构也必然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和调整。
事实上,海尔过去按照产品品类设置的事业部,有其合理性的一面。这种合理性就是根据各类产品的不同特性进行经营分工,符合当代社会分工细密的发展趋势,如果要说其不合理性,那就是原来每个部门都设有公共关系、销售、研发等部门,这就有重复设置、机构臃肿之嫌。
从这个意义上讲,海尔过去的产品部门细分方法,并不能因为海尔的弃用就否定,相反,对于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型的国内企业而言,这种划分方法应该是高效的保障,唯一需要改革的,就是要实现整个企业的公共资源共享。
但海尔毕竟是一家国际化的超大企业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海尔正在逐渐淡化其单纯生产型企业的形象,转而成为一种集生产、科研和技术服务、金融运营和其他多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大企业,过去那种以单一生产经营型企业的组织架构,显然不能再适应这种综合企业的运营需要。更重要的是,在和跨国公司的应战中,海尔需要也必须建立起符合国际大企业运营潮流和模式的架构体系。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,海尔的改革是在国际化背景下与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竞争所催生的。
在“为”和“不为”的问题上,海尔的这次改革非常值得称道。以它本次裁撤的微波炉事业部为例,当初成立时,就有人批评过海尔“贪大”,“意图全方位侵入中国家电行业并继而实行垄断”,批评者甚至预言这种一哄而上会毁了海尔。
现在看来,那些批评和预言虽然没有完全实现,但其中某些观点还是很有道理和远见的,微波炉产品的不成功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有关统计数据显示,格兰仕和美的两家企业在微波炉市场的占有率之和超过了80%,海尔微波炉数量较少,没有成本优势。
做企业和做其他事业一样,都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。当然,如何选择“为”和“不为”,需要决策者根据市场情形并结合自身特征进行正确而可行的决策。在这个问题上,中国企业家尤其需要克服好大喜功的心态,以求实的精神对待每一个重大决策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 作者:陈杰人
发布时间:2007-07-03 点击:1704 <<< 回上页